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南海子麋鹿苑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石碑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探索远古时代的神秘与壮丽)

南海子麋鹿苑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石碑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探索远古时代的神秘与壮丽)

admin5个月前 (01-29)旅游8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

南海子麋鹿苑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石碑位于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是一块重要的历史文物。该石碑记录了古代动物的灭绝年代,揭示了远古时代的神秘与壮丽。

南海子麋鹿苑是一个保存了大量古代动物化石的地方,这些动物化石是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和动物灭绝的重要证据。石碑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这些动物灭绝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石碑上的动物灭绝年代顺序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物种的灭绝时间。通过对比不同年代动物的灭绝时间,我们可以推断出可能的灭绝原因。例如,如果一些动物在同一时期灭绝,那么可能是由于共同的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导致的。而如果某个物种在较长时间内陆续灭绝,可能与其他因素如人类活动有关。

石碑上的动物名称以及其灭绝年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例如,石碑显示了南海子地区古代存在的各种动物,如麋鹿、犀牛、象等。这些动物的灭绝年代与其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变化相关。对这些信息的研究能够揭示出古代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石碑上的年代顺序还反映了动物灭绝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研究不同年代动物的灭绝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灭绝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和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时间段动物种群的衰退和灭绝。

最后,石碑上的记录也提醒着我们对动物灭绝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历史上的动物灭绝事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保护和珍爱现有的生物多样性。通过研究和了解动物灭绝的原因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保护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南海子麋鹿苑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石碑是一块重要的历史文物,它通过记录古代动物灭绝年代和提供丰富的信息,揭示了远古时代的神秘与壮丽。通过研究石碑上的信息,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生态系统和动物灭绝的原因,以及对现有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动物灭绝年代顺序是什么?

倒数第三块上刻着“人类”,人类之后是鼠和昆虫。也就是说,人类灭绝后,地球的主宰将是老鼠和昆虫。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那里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上面记载着灭绝的年代和灭绝的地方。

灭绝原因:

1、过度开发

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其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现今,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2、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的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从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开放时间+官网+参观路线+简介

麋鹿是我国的保护动物,但是很多人只在电视上见过鹿,从没亲眼见过鹿长什么样子,尤其是小朋友会非常好奇。园区类还有讲解,可以跟着讲解员的角度,充分了解鹿。除了鹿以外,园区内空气和环境都非常的好,是个周末散心的好地方。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官网:

http://museum.milupark.org.cn/cn/index.html

(可在官网上提前预约)

ps:园区中还有四种服务项目,分别是旅游服务部、电瓶车接待服务、科普讲解及教育活动、还有小动物园活动需知(就是带领参观者近距离接触各种动物)

参观路线:

简介

明清时,此地散养有大量黄羊、獐、狐、老虎和麋鹿等野生动物,供皇家狩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南海子麋鹿遭到劫掠和屠杀,自此在中国绝迹。1985年英国塔维斯托克侯爵将38头麋鹿赠还中国。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达200余头,1997年苑内建成野生动物散养区、展示区、野餐区、野营区。

苑内还有白唇鹿、马鹿、梅花鹿、狍子等其他鹿科动物和普氏野马等,另有灰椋鸟、大斑啄木鸟等鸟类。2001年固定展览“麋鹿沧桑”在科普楼展出。博物馆主要展示内容有“麋鹿沧桑”展览(包括麋鹿与自然、鹿与文化、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墓区、东方护生壁画等内容。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好玩吗+门票

博物馆的麋鹿是南海子麋鹿,这种麋鹿和历史有不小的渊源,它们其实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在中国已经绝迹,后来中国不断强大起来,英国的一个侯爵才归还了为数不多麋鹿。在经过近代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一块园区才不断慢慢恢复起来。

票价:

用身份证可以免费参观。

(可以租电瓶车游览,收费)

馆藏精品:

麋鹿、世界灭绝动物墓区、东方护生壁画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好玩吗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其实是古代称为“南苑”地方,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用老狩猎的地方,是现在仅存的遗址。辛亥革命后仍为驻兵重地。1949年后发展为北京近郊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位于西南隅的清团河行宫遗址已辟为公园,南海子麋鹿苑也建在苑中。

博物馆主要展示内容有“麋鹿沧桑”展览(包括麋鹿与自然、鹿与文化、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墓区、东方护生壁画等内容。

在一楼有一个关于鹿的展览。很详细的介绍了鹿的知识。人比较少,保安有时间看展品,可以熟练的告诉你鹿的种类,名称和分布。在最后有一个鹿角的展示很漂亮。如果想要近距离看鹿,可以租个电瓶车,边兜风边观看。

进入麋鹿苑大门,走上一座木桥,两边是树木葱茏,绿草茵茵,河水曲曲弯弯。远处隐隐约约可见鹿群。园子里空气很好,是个能够亲近自然的地方。如果预约还可以有免费讲课。园里有专门的小动物也可以喂,也有散养的麋鹿,可以喂食。路上还能看到孔雀,黑天鹅。

总之是个非常适合带小孩子来接触大自然的地方,也是可以教育孩子明白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南苑(Nanyuan) 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现仅存遗址。

位于北京市永定门外永定河冲积扇中部,曾是河湖广布、草木葱郁之地。

元始建时称“下马飞放泊”,是元朝贵族打猎的地方。

明永乐年间扩大,修以围垣,周长60公里,谓之“南海子”。

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

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400人。

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

后日渐荒芜,明隆庆年间,南苑已经很衰败。

清代继续经营,修建4处行宫、若干庙宇,原明朝的两处提督衙门改建为行宫(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新建团河行宫。

南苑一部分作为操兵练武之所,筑晾鹰台,作为检阅台,清帝多次在此校阅八旗军队。

平时严禁平民进入,同治间于此设神机营。

苑内多獐子、野兔、麋麂(四不象),并圈养老虎,作为狩猎之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日军闯入园中焚毁建筑、射杀动物。

1901年后荒废,由皇家发行“龙票”,准招佃屯垦,始有人于苑内抢占土地建立庄园。

后神机营营房建南苑机场。

辛亥革命后仍为驻兵重地。

冯玉祥在1924年建“思罗堂”,又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南苑镇福音堂”,位于南苑镇西二道街1号,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聚会,李昌源为本堂首任牧师(1894—1973,山东省泰安人,毕业于北京汇文神学院)。

文革期间该房产被北京博兰特食品工贸集团南苑中心占用。

1949年后发展为北京近郊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

位于西南隅的清团河行宫遗址已辟为公园,南海子麋鹿苑也建在苑中。

麋鹿1985年回归中国前,国内外动物保护专家为麋鹿回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选址,为麋鹿选择一个回家的地点,场地的选择对重引进项目至关重要,它既要适合麋鹿生存、繁衍的要求,又要便于

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推广。

中外科学家在麋鹿历史分布区域的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等地考察,最后确定北京南海子,其原因是北京南海子是麋鹿科学发现地、模式种产地、最后灭绝地,野生麋鹿的历史分布地,处在首都,交通方便,研究机构云集等具备多种有利条件。

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达200余头, 1997年苑内建成野生动物散养区、展示区、野餐区、野营区。

2000年馆内有麋鹿130余头。

苑内还有白唇鹿、马鹿、梅花鹿、狍子等其他鹿科动物和普氏野马等,另有灰椋鸟、大斑啄木鸟等鸟类。

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北京南郊,距天安门直线距离约20km。

经过百年的社会巨变,这座历经元、明、清三代的著名园囿,除一个团河行宫尚存外,曾因保存麋鹿而蜚声海外的猎苑几乎荡然无存。

就连绵延一百多里的三米高墙也早已消失无痕,只在北京地图上留下几座苑门的名称。

然而麋鹿的故事却并未随风飘去,它们不仅记载于宫廷史籍中和镌刻在帝王收藏的麋角上,而且还留在村庄的名称里和村民世代相传的记忆中,就连大红门、小红门、旧宫、鹿圈等地名仍然存在,在这里偶尔还可以挖到埋藏在河边泥沙下的麋角。

“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墓区简介作为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的北京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一个苍凉的十字架上,排列着近三百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两座具有象征性的坟冢、横斜的枯木、低飞的寒鸦把整个墓区笼罩在一派萧瑟、悲凉气氛中。
参观者来此凭吊的,不是人类中逝去的成员,而是自然界中永远逝去了的动物物种。
这个特殊的墓地将向你诉说一个个物种灭绝的哀歌。
一、灭绝之程度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
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这个灭绝时间表大大地提前了。
地质时代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一种;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1850年至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了,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了。
到现在,平均一天就灭绝几十种!而且这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物灭绝资料已经够惊人的:120种兽类和250种鸟类已不复存在。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这种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上千倍的局面是有关地球生命生存状况与质量的严峻警告!物种的起源1627年波兰原牛灭绝,1780年太平洋辉椋鸟灭绝,1876年福岛胡狼灭绝、1860年南非斑驴灭绝,1914年北美旅鸽灭绝,1948年澳洲袋狼灭绝,1952年加勒比僧海豹灭绝,1964年亚洲冠麻鸭灭绝……难怪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说:如果达尔文活到今天,他的工作可能就会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了。
二、灭绝之含义在灭绝动物名单中,“麋鹿,1900年灭绝于南海子”的字样常常引起人们的疑问,眼下不是有大群活生生的麋鹿吗?怎么能说已经灭绝了呢?可见,有必要把灭绝含义解释一下.灭绝(EXTINCT)是指当今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种的成员存在时,就认定是灭绝即绝种。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等级标准:灭绝(EX)指在过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如渡渡鸟。
野生灭绝(EW)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们控制下存活,就可认为是野生灭绝。
如麋鹿,自古在华夏大地广有分布,北京南苑不仅是麋鹿这个物种的科学命名地(1965年),而且由于水灾和战祸,这里又成为中国本土上最后一群麋鹿的消失地(1900年),但毕竟还有18头保存于英国乌邦寺,香火未断,所以它们属野生灭绝,类似事例还有普氏野马(1947年)。
灭绝的第三个含义灭绝的第三个含义是局部灭绝。
墓碑上的“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就属于局部灭绝。
因为中国大陆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有云豹,可台湾岛上的云豹却彻底没有了,这就算局部灭绝。
例如中国犀牛,1922年灭绝;白臀叶猴,1893年灭绝;赛加羚羊,1950年灭绝,这都指中国境内没有了,但作为一个物种,苏门犀牛在印尼、马来西亚仍有,白臀叶猴在老挝、越南还有,赛加羚羊在哈萨克斯坦还有。
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灭绝的第四个含义是亚种灭绝。
墓碑上所列的有巴厘虎1937年、西亚虎1980年、爪哇虎1988年、新疆虎1961年,实际上世界上的虎只有一种,繁多的名目都是亚种及亚种以下的分类;类似情况还有狼,狼是一种原产北美及欧亚体型最大的犬科动物,亚种变种很多,墓碑上就有:纽芬兰白狼1911年、德克萨斯灰狼1920年、喀斯喀特棕狼1940年……京北雾灵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设立与这里是猕猴分布的北限有关,这里曾生息着猕猴的一类:直隶猕猴,可叹80年代后猴迹消失,现在日本猴成为世界分布最北的猿猴了。
最后,由于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种群过小,遗传变异性丧失,被专家称为“活着的死物种”,它们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而且连自身的存亡都成问题,例如屈指可数的华南虎,即便归山,对其它群落和成员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形称“生态灭绝”。
三、灭绝之原因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
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从以下几个方面导致了物种的灭绝。
(一)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使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态环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94%、香港97%、斯里兰卡83%、印度80%的野生环境已不复存在。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徒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岛屿上无处迁徙的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猫的指猴)。
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设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二)过度开发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
象牙、犀牛角、虎皮、熊胆、鸟的羽毛、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竟然成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大屠宰场。
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
人类啊,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失去生命、甚至遭受灭族灭种之灾),暴殄天物,伤天害理!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其结果是“商业性灭绝”。
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旅鸽曾是北美随处可见的鸟类,几十亿只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在一百多年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
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的时候,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数的鸟儿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着自责与忏悔:“旅鸽,作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为动物物种树碑立传,是人类生态伦理的启蒙,是人类尊重其它生命形式、承认动物生存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开始。
只有当人类把动物、植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同胞的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麋鹿苑中辟建“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三)盲目引种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
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带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达44种)灭绝了。
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的鸟灭绝了。
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从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最新成员十五世纪欧洲人相继进入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都把这里作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
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一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一只动物灭绝了一种物种。
(四)环境污染1962年,美国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泄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在大范围地消逝。
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线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
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野生动物作为环境质量的标志物,表现出的极度衰减,呈现给人的“寂静春天”,正是生存环境变得日趋恶劣的警告。
只有多样性,才具稳定性,人类肆无忌惮地毒杀异类,使丰饶的大自然走向单调和沉寂,无异于饮鸩止渴。
四、灭绝之恶果由于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蛮横干涉,在生境破坏、过度开发、盲目引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野生物种大量走向灭绝,一些大型脊椎动物被记录了下来,1600年以来共计720种动物灭绝了。
而未被记录的灭绝物种,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则要多得多。
无齿海牛是在被发现27年后便遭灭绝(1854年于白令海峡)。
更多的物种尚未被我们认知,便默默逝去了。
为此,我们将立起一座无字碑,为不为人知的灭绝者哀悼。

麋鹿苑的历史

麋鹿,俗称“四不象”,本为中国独有,但1865年被法国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送到欧洲。我国野生的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劫掠,猎苑毁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

1900年前后英国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公园,现麋鹿群已繁殖到600头。 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国家在北京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

扩展资料;

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据人工多年的饲养、观察,麋鹿的奔跑速度不及梅花鹿和狍,发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而且占群公鹿见到人接近即逃跑。

在哺乳期,人给幼仔打耳号、测量时,幼仔的叫声只能吸引母鹿在远处观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样,母鹿为了保护幼仔而攻击人。

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也相对温和,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麋鹿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